logo

株洲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环境信息报告

点击数:   时间:2024-03-31

 
 
 
株洲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度环境信息报告
 
 
 
 
 
 
 
 
 
2024年3月

 


目  录
一、报告编制说明
(一)报告范围
(二)报告采用称谓
(三)编制依据
(四)编制原则
(五)数据与信息说明
(六)报告指代说明
(七)发布形式
(八)联系方式
二、年度概况
(一)总体概况
(二)关键成果与绩效
(三)战略规划
(四)目标愿景
(五)任务举措
三、环境相关治理结构
(一)组织体系
(二)机构设置
四、环境相关政策制度
(一)绿色金融发展规划
(二)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五、环境相关产品与服务创新
(一)创新特色信贷产品体系
(二)创新信贷服务工作机制
六、环境风险与机遇
(一)环境风险影响
(二)环境机遇分析
(三)环境风险管理及流程
七、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
(一)核算范围与排放源识别
(二)温室气体种类及GWP的确定
(三)自身经营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构成
(四)经营活动对环境影响分析
八、数据梳理、校验及保护
九、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践
(一)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
(二)拓展绿色企业抵质押范围
(三)建设绿色支行
(四)未来展望
 


一、报告编制说明

(一)报告范围

1.报告组织范围
本报告以株洲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部分,涵盖本公司总部、辖内分支机构。
2.报告时间范围
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3.报告发布周期
本报告为年度报告。

(二)报告采用称谓

本报告采用《株洲农村商业银行环境信息报告》名称。

(三)编制依据

本报告内容遵循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7月发布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JR/T 0227-2021)及相关要求。

(四)编制原则

本报告秉承真实、及时、一致和连贯的原则,确保信息披露准确客观。

(五)数据与信息说明

本报告所披露的数据与信息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1. 本行内部运营相关统计报表等;
2. 基于报告框架的定性与定量信息采集表等;
3. 本行项目融资主体及非项目融资主体提供的相关文件材料。
本报告中的数据以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数据为主。

(六)报告指代说明

为便于表达,在报告中“株洲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株洲农村商业银行”“我行”“本行”表示。

(七)发布形式

本报告采用电子版形式发布,可在本行网站查询。

(八)联系方式

株洲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珠江北路199号神农文化休闲街B地块6栋
电话:0731-28284999

二、年度概况

(一)总体概况

株洲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于2017年3月29日,由原城郊信用联社和天元区信用联社合并组建,是由省农信联社统一管理、指导,国有资本入股的市级法人农商银行,注册资本8.8亿元,是株洲市营业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至2023年末(下同),下辖网点39个(含营业部),其中天元区网点12个、芦淞区8个、荷塘区10个、石峰区9个,是株洲市营业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之一,在职在岗员工503人。
图1-1 株洲农村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图
 
 
 
 
作为一家地方性的农商行,我行积极践行“绿色信贷”理念,建立绿色信贷专业化体系,全面对接绿色低碳白名单企业,通过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和工作规划,将绿色信贷与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等绿色经济相关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打造“绿色金融”特色品牌。
截至2023年末,我行投向绿色信贷领域贷款余额21303.77万元,比上年增加918.77万元,主要集中在环保、环境工程建设、林业等领域。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服务,对绿色贷款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审批,贷款办结时限最短至24小时。同时,我行拓展了绿色企业抵质押范围,并对“绿色金融”白名单企业贷款实行专项利率优惠.同时运用“无还本续贷”“转贷基金”,企业续贷时间缩短到1天以内,续贷成本大幅降低。

(二)关键成果与绩效

表1-1 株洲农村商业银行关键成果和绩效表
类别 指标 单位 数值
绿色金融业务 绿色信贷余额 万元 21303.77
其中:较年初增加值 万元 918.77
较年初增幅 % 4.5
自然资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 营业、办公所消耗电力 兆瓦时 2271.15
营业、办公所消耗的水 标准立方米 54810.21
营业、办公所消耗的燃气 标准立方米 8035.1
自有交通运输工具消耗的汽油量 70630
营业、办公所消耗的纸张 公斤 12017.38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1+范围2) 吨二氧化碳当量 1373.73
其中: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范围1) 吨二氧化碳当量 173.69
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范围2) 吨二氧化碳当量 1200.04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吨二氧化碳当量 2053.54
其中:员工通勤温室气体排放量 吨二氧化碳当量 453.17
员工商务差旅温室气体排放量 吨二氧化碳当量 157.69
 
 

(三)战略规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勉励湖南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决策部署,致力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打造农村金融主力军,地方金融排头兵、普惠金融领导者,争创“三高四新”创新银行,为客户提供低碳、高效的特色化和专业化金融服务。
在国家双碳目标下,我行将发展绿色金融战略纳入规划中,明确信贷支持方向、重点领域、准入标准和管理要求,并将绿色信贷纳入年度综合考评,确保实现绿色信贷业务规模持续增长。

(四)目标愿景

我行明确了核心经营指标,根据《湖南农信系统2021-2025年改革发展总体规划》的精神和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有温度的百姓银行”发展愿景,确定了近年的发展目标,包含资产负债、资金组织、信贷投放、资产质量、经营效益、转型业务、监管指标、市场份额、等级指标等核心业务规模及质量效益指标目标共计27项。
我行深刻认识到气候、环境、生态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高度重视通过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化发展。在绿色金融方面,提出绿色信贷管理目标、绿色信贷投放目标、绿色融资创新目标及绿色运营目标等发展目标:
1. 绿色信贷管理目标
2025年之前,我行将基本建立绿色信贷管理框架;在十四五期间,将建立健全绿色信贷管理系统。
2. 绿色信贷投放目标
我行围绕“零售化、特色化”转型,选择符合国家产业和绿色环保政策、契合区域资源特色、具备商业可持续的优质小微企业客户;同时推行差异化信贷政策,支持全市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的发展以及绿色城镇的建设,加大对节能环保项目、绿色建筑项目、绿色交通项目和绿色消费项目的支持力度,力争实现增速、增量、客户数“三个不低于”目标(即绿色信贷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评价增速、绿色信贷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绿色信贷客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我行将逐步完善绿色信贷管理制度,到2025年绿色信贷投放增加25%左右,预计到2025年绿色信贷投放增加85%左右。
3. 绿色融资创新目标
我行将探索开发推广特许经营权质押、碳排放权、节能减排融资等绿色信贷产品,开发绿色车贷、绿色消费贷等零售类金融产品,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等担保方式创新,全方位提升绿色金融供给水平。
4. 绿色运营目标
加快推进绿色金融理念全面融入内部运营体系,研究开展碳核算工作,强化绿色金融、气候、环境信息披露,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同时,升级改造我行自主开发的“企贷通”系统,将企业能耗等融资环境效益测算所需数据嵌入贷前信贷流程,为后期环境信息披露奠定数据基础。
预计2024年,全行自身运营所消耗的电力控制在2650兆瓦时以内;办公用纸使用量控制在16.5吨以内。
未来我行将坚定不移地推动绿色金融业务持续增长,通过产品创新,实现绿色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绿色运营,降低碳排放强度,加强绿色支行建设,全体员工将上下一心,统一目标,在开展经营活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贯彻湖南省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及绿色投融资的指导精神,全面落实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区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全力打造区域绿色普惠金融标杆银行。

(五)任务举措

我行结合省联社《关于加快推进湖南农信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关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推动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聚焦“绿色金融”,支持地方绿色产业快速发展。实施绿色金融工程,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和工作规划及《株洲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信贷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将绿色信贷与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建立绿色信贷专业化体系。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支持全市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的发展以及绿色城镇的建设,加大对节能环保项目、绿色建筑项目、绿色交通项目和绿色消费项目的支持力度,力争实现增速、增量、客户数“三个不低于”目标(即绿色信贷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评价增速、绿色信贷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绿色信贷客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支行,打造绿色金融专职服务团队,做到绿色融资优先审批和优惠利率“双优”。建立和完善绿色信贷管理制度,推动绿色融资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开发推广特许经营权质押、碳排放权、节能减排融资等绿色信贷产品,开发绿色车贷、绿色消费贷等零售类金融产品,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等担保方式创新,全方位提升绿色金融供给水平。

三、环境相关治理结构

在环境治理方面,我行在总行层面建立相关组织架构,设立了绿色金融相关机构及牵头部门,具体如下:

(一)组织体系

我行聚焦绿色金融、环境治理等多个重点领域,领导小组由董事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室、各支行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规划实施办公室,分管办公室的党委班子成员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统筹协调规划实施各项具体工作,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实。

(二)机构设置

我行设立了绿色金融事业中心及绿色支行,打造绿色金融专职团队,做到绿色融资优先审批和优惠利率“双优”,并根据不同绿色项目类型精准对接不同支行,提升绿色金融工作效率,做好绿色客户建设,切实执行各项绿色金融专属政策,如动力谷支行、天台山支行主要负责对接株洲市高新区等国家绿色园区,助推产业和园区绿色化、节能低碳化改造,雷打石支行、云田支行主要负责对接绿色农业、乡村振兴等绿色农业,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升级。
在风险管理方面,我行按照《株洲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信贷投向指引》做好绿色项目的甄别与遴选,建立绿色项目审批快速通道,主动识别风险、管理风险、化解风险。
下一步,随着绿色金融工作的持续开展,本行将逐步单设绿色金融部,负责全行绿色金融、环境治理相关工作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环境相关政策制度

围绕国家“2030年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积极响应国家及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相关政策,深入落实中央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与生态环境部《关于促进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要求,基于湖南省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大力推动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及绿色投融资发展相关要求,我行制定了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制度。

(一)绿色金融发展规划

本行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目标,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抓实体经济转型带来的巨大绿色低碳投融资机遇,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同时,加强环境风险防控,着力防范由转型风险和实体风险所带来的各种金融风险,逐步探索完善防范和管理环境与气候风险的相关机制,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株洲方案。

(二)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面对环境及气候变化相关风险,我行倡导绿色金融理念,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制度,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加强环境风险管理,逐步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为助力全行层面实现可持续发展,我行发布了一系列支持环保与绿色运营相关制度,如《株洲农商银行营业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关于推行无纸化办公的通知》等;并在《株洲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1-2025年改革发展规划》中提出聚焦绿色金融,加大有效投放。
接下来,我行将会根据客户环境绩效方面的表现,建立差异化的贷款制度。初步计划将信贷客户分类为环境优先型、环境合格型、环境关注型和环境缺失型等四类,对不同分类的客户,在贷款准入、贷款授信、审批流程、利率定价和风险控制等环节实行差别化管理,对环境优先型贷款实行利率优惠、简易审批、考核激励等综合措施;对环境关注型、环境缺失型贷款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制定压降、退出计划。
表4-1 株洲农村商业银行环境政策制度情况表
序号 文件名称 文件主要内容
1 《株洲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1-2025年改革发展规划》 聚焦绿色金融,加大有效投放,打造“绿色金融”品牌。
2 《株洲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方案》 落实我行责任部门,列出工作清单,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
3 《株洲农商银行营业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规范本行全体员工节约用纸、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等。
4 《株洲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推行无纸化办公的通知》 推进我行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企业微信平台,在全行范围内以节约和高效为出发点推行无纸化办公。
5 《营业部倡议书:低碳环保从我开始》 鼓励倡导员工绿色出行
6 《株洲农村商业银行自身运营碳盘查手册》 指导各支行、网点按照要求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碳盘查工作

五、环境相关产品与服务创新

(一)创新特色信贷产品体系

1.对全市绿色低碳产业等企业开发专属产品
根据绿色低碳企业的特征,我行逐步完善产品体系,扩大应收账款、订单、动产等抵质押贷款业务,定向开发“专利贷”“应收账款贷”“订单贷”“大棚贷”“花木贷”“民宿贷”“休闲餐饮贷”
等新产品,突出覆盖面广、针对性强、适用性高,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2.全面推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试点
我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第三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国办发〔2020〕3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20〕13号)等文件精神,引导金融服务创新创业,着力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
3.完善贷款续贷机制
我行对市场发展前景好、流动性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充分运用无还本续贷、通程转贷平台,缓解借款人还款压力,进一步提升客户的黏性。

(二)创新信贷服务工作机制

1.开辟专项绿色审批通道
特事特办,急事争办,我行快速响应企业融资需求,对企业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全力简化项目发起材料,实行限时办贷制度,支行审批权限内的其他贷款,不超过3个工作日,超过支行审批权限的其他贷款,不超过7个工作日。
2.实行专项利率优惠
我行以小微企业福祥便民卡(或其他贷款方式)方式发放的200万元(含)以下的企业贷款,在测算的定价基础利率上减230个BP;对发放的单户贷款金额在200万元至500万元的“三高四新”白名单企业贷款,在测算的定价基础利率上减100个BP。

六、环境风险与机遇

(一)环境风险影响

1.政策风险
近年来,我国发布了一系列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如《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意见中提到了完善生态环保信用制度,全面实施环保、水土保持等领域的信用评价,并强化信用评价结果的共享运用。此外,还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完善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体系。《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意见中强调了加强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并打造蓝绿生态空间。此外,还提出完善生态绿地系统,依托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基底建设生态绿色廊道。环境税收、绿色金融政策等逐步实施,可能对农商银行的盈利模式和业务结构产生较大影响,需要本行调整信贷政策和风险管理策略。
2.法律风险
因环境法规的不断完善,银行在环境违法行为上的法律责任可能加大,如违反绿色信贷政策、环境风险评估不足等。环境诉讼和处罚可能增加,对银行的声誉和财务状况造成负面影响。
3.市场风险
绿色金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202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这些工具包括: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2023年末,以及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2023年6月末。这些措施旨在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并增强金融支持交通物流保通保畅的力度。未来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与ESG表现要求不断上升,我行应避免企业因环境保护工作滞后或募集资金投向不合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带来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企业的环保表现,社会责任投资逐渐成为主流。本行通过支持绿色项目和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责任投资者,提升社会形象和市场份额。
4.声誉风险
绿色、环保、生态等话题正逐步被更多公众认知,若我行在自身运营和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气候和环境可持续性,可能会面临在全行业的声誉风险,导致难以吸引更多优质的利益相关方。

(二)环境机遇分析

环境、气候与生态相关风险将会对经济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模式造成巨大影响,也对我行乃至整个银行业带来巨大挑战,因此作为服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银行业,应加快完善银行管理制度与环境信息披露制度,避免因环境、气候等带来的潜在风险。
我行应主动将绿色金融纳入银行整体发展战略中,一是逐步完善环境、气候与生态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客户环境的评估,对能耗及排放不达标等项目严格限制发放贷款,支持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将绿色发展纳入授信业务中。二是建立绿色客户名单,围绕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等要求选择客户,并适时调整客户结构。三是加大绿色信贷领域的投放,优化资产配置。四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加大产品与服务竞争力。

(三)环境风险管理及流程

1.完善相关制度规范
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和工作规划,将绿色信贷融入2021-2025改革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建立绿色信贷专业化体系,涉及“高污染、高排放”行业,要严格执行我行信贷政策及相关规定。
严控对“两高一剩”企业信贷投入,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对于“两高一剩”行业坚决实行退出机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企业或项目坚决不予信贷支持。
2.加强绿色金融科技支撑
升级改造我行自行开发的“企贷通”系统,将企业能耗等融资环境效益测算所需数据嵌入贷前信贷流程,为后期环境信息披露奠定数据基础。并根据我行发放的绿色信贷台账,将各企业贷款数据下发至相关支行进行对接走访,深入了解环境披露相关测评数据。
3.加强环境风险防控
规范征信管理,加强征信合规与信息安全管理。强化基础数据整治,提升普惠型贷款统计精准度,为产品创新、经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我行全面对接绿色低碳白名单企业,持续加大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等绿色经济相关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让金融活水更加精准高效地直达把民营小微、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市场主体,有力有效纾解本地企业融资难点痛点,推动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共生共荣。
4.加强内部审计力度
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突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及“三重一大”事项等重点领域审计,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促进内控管理持续完善,风险风控持续强化。2023年,我行未发现信贷客户发生严重环境风险等问题;2024年,我行将持续加大内部审计力度,组织专项审计,关注绿色信贷等方面情况。
5.提升员工环保意识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员工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推动全员参与环保工作。

七、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参照GB/T 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的流程和要求,我行按照:1)确定碳排放核算边界;2)识别主要的二氧化碳源;3)确定核算方法;4)选择与收集碳排放活动数据;5)选择或测算排放因子;6)计算与汇总自身的碳排放量的流程开展自身运营过程的核算流程开展经营活动的碳排放测算。
按照《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指导思想,在数据可获得且碳排放量显著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可将其运行和活动带来的显著的间接碳排放(如交通、使用的产品、与使用的产品相联系的碳排放、大型活动等)纳入核算。

(一)核算范围与排放源识别

本行核算口径以总部机关及各支行网点、离行设备等固定/移动设备设施和与自身运营有关的供应链作为核算边界。
核算时间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按照核算范围划分,其自身运营碳排放维度的排放源包括如下领域:
1. 范围一
银行机构自身运营边界内所产生的直接排放,指核算边界内固定和移动燃烧设备中发生氧化燃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发电机组消耗的柴油,食堂消耗的天然气,食堂消耗的液化石油气,公务用车消耗的汽油、柴油。
2. 范围二
银行机构自身运营边界内所产生的间接排放,指总部机关及各支行网点消耗外购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公共机构照明、空调(新风)、电梯、办公设备、公务用车等消耗的电力,离行式ATM配套,助农终端等。
3. 范围三
银行机构自身运营相关的供应链端所产生的间接排放,指供应链端所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包括:押解车辆外包运输消耗的汽油、柴油,垃圾分类处理产生的排放,日常办公消耗的A3/A4纸张、合同用纸及凭证用纸,员工商务差旅涉及的乘坐高铁、飞机、自驾出行产生的排放,员工通勤消耗的汽油、柴油。

(二)温室气体种类及GWP的确定

本报告所涉及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其中,甲烷(CH4)、氧化亚氮(N2O)的全球变暖潜势值(GWP)根据《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的规定分别确定为25和298。

(三)自身经营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构成

结合《湖南省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方案》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要求,我行测算了2022年自身经营活动资源消耗情况和温室气体碳排放量,完成了《株洲农村商业银行2023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结果如下:
2023年度自身运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1、范围2及范围3)为2173.54吨二氧化碳当量,按照员工总人数503计算,人均温室气体排放4.32吨二氧化碳当量。
其中,营业、办公所消耗电力的量为2373.25兆瓦时;营业、办公所消耗的燃气量为8138.3标准立方米;自有交通运输工具消耗的汽油量为72750升;员工通勤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493.22吨二氧化碳当量;员工商务差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167.89吨二氧化碳当量,营业、办公所消耗的纸张15023.55Kg。
其中,自身运营边界内所产生的间接排放总量(范围2)占比最高,为1247.61吨二氧化碳当量。
表7-1 株洲农村商业银行2023年度自身运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构成
范围 排放量
吨二氧化碳当量
占比 人均排放量
吨二氧化碳当量/人
范围1排放 182.12 8.39% 0.36
范围2排放 1247.61 57.40% 2.48
范围3排放 743.81 34.22% 1.48
总计 2173.54 100% 4.32
 
按照主要排放源分析,排放最高的前三名分别为:净购电力消耗产生排放1185.91吨二氧化碳当量,占比52.92%;员工通勤产生排放508.47吨二氧化碳当量,占比22.69 %;汽油消耗产生排放166.58,占比7.43%。

(四)经营活动对环境影响分析

为了对本行经营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开展量化分析,我行选择2021年作为碳减排核算的基期,同时核算了2023年自身经营产生的碳排放。2021年核算边界同2023年保持一致,碳减排核算的边界与碳排放核算的边界保持一致。我行参考《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GB/T 13234),利用《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提供的简化方法估算我行碳减排量。
2023年,我行严格遵照《株洲农商银行营业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办公用纸双面打印,节约纸张的同时减少生活废弃物的产生量;办公环境用电节约,使用节能电器;办理业务及开会培训,尽量拼车前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开展垃圾分类,可回收部分坚决回收。

八、数据梳理、校验及保护

本行高度重视数据和信息系统的安全工作,明确数据安全管理职责,落实数据安全保护工作,将信息安全纳入我行内控管理体系。为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我行从组织机构、人员管理、制度建设、技术保障、监督落实等各个主要环节入手,采取了数据安全分级管理体系,严格防控安全措施,提升员工数据安全意识。加强数据库日常使用管理的监督与检查,降低信息系统运行风险,有效保障业务的正常开展,严防数据泄露风险。我行还实施了业务连续性计划,在人员管理、职责划分、环境保障、应用维护、应急响应等方面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管理流程。

九、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践

我行持续打造“绿色金融”特色品牌,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绿色贷款业务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化发展。同时,我行也在完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降低绿色企业融资成本,拓展绿色企业抵质押范围等方面积极创新,有效解决企业绿色融资的痛点与难点。
2020年10月,我行“株洲快贷”产品正式投产,成为全省农信系统第二款纯线上、普惠型的贷款产品。同时,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电商贷、订单贷、地摊闪贷、电梯贷、的士贷、社保贷、拥军贷、存单质押贷、商会会员贷、巾帼贷等产品相继出台,形成了具有我行特色的优势产品和服务体系。

(一)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

本行充分发挥本行“小快灵”优势,在绿色信贷方面重点支持“三农”以及“三高四新”企业,并开发、推广了“税易贷”、“生猪贷”、“订单贷”、“企易贷”、“大棚贷”等定制化绿色金融产品。同时进一步优化对绿色金融服务,对绿色贷款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审批,贷款办结时限最短至24小时。

(二)拓展绿色企业抵质押范围

本行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三变”改革的工作部署,与市农业农村局、株洲村镇集团签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在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农村集体产权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等领域展开务实合作。
表10-1株洲农村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创新案例
案例1 大力支持生态农业及绿色有机农业
我行与渌口区农业合作会对接,对渌口区12家层次较高、经营效益较好、带动能力较强、信用状况良好的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和示范园区等进行全面走访。
预计今年下半年投放1亿元用以支持生态农业及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有效支持绿色农村特色发展。
本行针对整村授信以及信用镇(办事处)、信用村(社区)、信用户(企业)开展培育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株洲快贷•乡村振兴e贷”以及 “种养大户贷”“大棚贷”“花木贷”“民宿贷”“林权抵押贷”等一系列特色产品,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表10-2 株洲农村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创新案例
案例2 株洲市悠移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知识价值信用贷”
株洲市悠移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于农业生产需要,向我行申请贷款,我行客户经理在了解情况后,针对该项目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推出了“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特色产品,并对其发放了信用贷款499万元,有效的解决了该企业前期融资等问题。

(三)建设绿色支行

2023年,株洲农村商业银行营业部以更加高的标准、更加严的要求,建设和完善营业网点,并通过了银行业协会文明规范服务千佳网点的评估。该营业部严格管理,加大创新与客户的合作模式,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强员工培训,为我行建设绿色支行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优质的做法。

(四)未来展望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我行将重视环境风险管理工作,积极应对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等挑战,抓住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的机遇,推动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绿色金融方面的研究,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支持全市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的发展以及绿色城镇的建设,加大对节能环保项目、绿色建筑项目、绿色交通项目和绿色消费项目的支持力度,力争实现增速、增量、客户数“三个不低于”目标。探索开发推广特许经营权质押、碳排放权、节能减排融资等绿色信贷产品,开发绿色车贷、绿色消费贷等零售类金融产品,创新担保方式,提升绿色金融供给水平。并升级改造我行自主开发的“企贷通”系统,将企业能耗等融资环境效益测算所需数据嵌入贷前信贷流程,为后期环境信息披露奠定数据基础。本行将继续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工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